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企业动态 行业动态 政策文件

“一带一路”参“北斗”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1/29 8:56:15 浏览次数:

“我在哪儿?我从哪儿来?”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并不是关乎人生终极命题的哲学“天问”,而是关乎我们生产与生活、迫在眉睫的现实位置定位问题。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坐标和来时的路径,需要我们抬头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太空“问天”。

那运行在九天之上的卫星导航系统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如果你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北斗”将以11月19日两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为标志,即将为你提供精细入微的贴心导航、授时等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中国作为大型太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将以此为契机,更好地造福国际社会,使“地球村”里的更多“村民”从中受益。

1年发射20颗 密度空前

 

11月19日凌晨2时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一号上面级携手合作,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把两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它们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将于今年底前开通运行,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的首发星双星成功发射,在接下来1年多时间,长征火箭进行了10次发射,将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的补网卫星发射入轨。这样的发射频率和速度无疑是惊人的,难怪有人把今年称为“北斗年”。

为了应对高密度发射,运载火箭团队和卫星研制团队都积极探寻提高效率之道。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载火箭分系统副总指挥刘建忠介绍,火箭系统除推进锂电池技术、低温火箭加注技术革新外,还优化了火箭出厂模式和流程,大幅压缩了时间周期。研制团队针对北斗卫星批量研制特点,研发出新式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等,采用远程测试缩短流程,大幅提升了研制效率。

北斗系统逐步升级 步步升高

 

有19颗卫星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美收官,人们由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北斗二号和北斗一号,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994年,北斗工程正式立项,根据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中国科学家提出独具特色的“双星定位”理论,据此建立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从2000年到2003年间,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其中两颗为工作卫星,一颗为在轨备份卫星),建立起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也就是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称“北斗一号”。它的建立打破了依赖国外导航定位技术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07年开始,中国在北斗一号基础上加快建设覆盖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到2012年10月,中国陆续发射了16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并于年底为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2009年,北斗三号开始建设。2017年,北斗三号组网首发双星发射成功,揭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序幕。北斗三号系统计划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2020年服务全球。

携手朋友伙伴 造福全球

当北斗三号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的时候,北斗二号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也在大力推进之中,以确保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中国自主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升级首先体现在独立自主能力进一步增强,据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谢军介绍,新发射的北斗卫星上所有使用的部件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完全实现了自主可控。此外,北斗卫星载荷更加完备,功能进一步增强。比如,今年9月19日发射升空的北斗双星,不仅装备导航功能载荷,而且首次装载国际搜救载荷,为全球用户提供国际搜救服务。

作为全球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自己的老本行——定位导航领域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初始服务,它还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三号作为全球导航服务的后起之秀,虽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在服务用户方面,与先行者GP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等之间是优势互补关系。它们将携手在全球构建高效精准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强大网络系统。

展望未来,北斗三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对已经收官的基本系统进行进一步组网验证,不断调试提高;另一方面,北斗地面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工作也要加快推进;此外,还有更为繁重的卫星研制和发射任务。根据计划,未来还将有10多颗北斗三号卫星升空,以使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目标如期实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